【三十周年感恩回馈】海量资源免费开放系列活动—营养配餐3D虚拟仿真软件免费开放一些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、食品营养与检测、烹饪工艺与营养、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《营养配餐》等相关课程,然而目前教学中存在实验场地受限、过程枯燥、缺乏趣味性的问题,为此营养配餐3D虚拟仿真软件应运而生,以满足学生专业能力学习、方法能力开发、社会能力提高为目的,以工作流程为导向,设计4个学习情境,通过虚拟环境展现出来并进行交互,匹配相关专业课课堂教学使用,可成为学生进行营养配餐技能培训的重要手段。 设计理念 ![]() 为匹配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目的,软件设置认知模式、练习模式、考核模式共3个模块。认知模式以任务为导向,旨在让学生熟悉基本的操作流程和方法,帮助其熟悉软件的使用。练习模式中配置了不同人群数据,可自定义选择多个标签,比如慢性病、食物过敏源等,并且可实现个体配餐,团体配餐,编制一餐食谱,一日食谱和一周食谱。考核模式中以“编制孕妇一日带量食谱”为考核案例,并配备对应的考核标准说明,导出的报告可为教师提供评价参考,根据教师不同的考核要求,也可针对性的补充题库。 产品亮点 ![]() 配餐对象 【体质检测】系统内置的配餐对象分为个体和团体两类。针对不同营养需求特征又将团体分为幼儿园、学生食堂和职工食堂;个体分为普通人群、特殊人群、特殊条件下人群,并且匹配默认体质数据,也可以自定义方案。通过完成基础信息的选择,系统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》(2013)匹配提供相关参考值。 ![]() 计算方式 【体质检测】食谱编制方法可选择“常规计算法”或者“食物交换份法”。其中计算法通过对产热营养素的计算,确定食物的组成和量,能够比较准确的计算个人所需食物,可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,进行食物搭配。食物交换份法过程较为简单,对照食物交换份数表和食物交换代量表,将食物份数换算成食物的量(g)进行食谱编制。此步骤需要学生对于食谱编制原则熟练运用。 ![]() 食材库 【食谱编制】系统内置菜品库和食材库。菜品库包括家常菜、日常主食、风味菜、药膳等8类2800余种菜肴;食材库包括谷类及制品、薯类淀粉及制品、干豆类及制品、蔬菜及制品、水果类及制品、鱼虾蟹贝类、乳类及制品等20类1700余种食材。丰富的菜品和食材供学生自由选择,可设计出个性化的食谱,达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。 ![]() 评价系统 【食谱评价】软件参考教材设置评价系统,包括营养素分析、产能营养素供能比、蛋白质来源、三餐比例、食物结构分析,学生根据食谱评价的信息可以调整优化食谱。 ![]() 实验报告数据 【实验报告】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,实验数据两大部分。实验数据包括配餐对象体质信息、食谱编制过程中的计算数据、带量食谱、食谱评价各项数值、总结与反思、考核标准说明。 |